近日,膜术工场迎来一尊雕像“显态”,这是天津市美术协会会员、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陈宝国的作品。
作品用中国传统雕塑的夸张手法和西方当代雕塑的波普语言,表达了人的主要情态。降临膜术工场的,是系列作品的其中之一。
“显态”与“失态”相对,作者陈宝国先生希望通过作品告诉人们,日常生活中负面的“失态”,到了艺术作品中就成了正面的“显态”。
关于作品
这五件雕塑将人态尽显,又溶于心,喜、怒、哀、思、忧就是他的人生了悟。人有七情六欲,有欲有求,则必然失之于衡,显态于形。当人降临世界时,茫然恐慌;当人步入成年时,忧郁紧张;当人逐渐了悟时,思索清明。当人成熟时,怒于时光与现实的交臂;当人归于晚年时,豁然开朗,物我两忘。面对着这个世界、社会,我们有太多的惋惜,我们在成长、在解读、在思索。
其实这每一个过程都是一种运行、一种循环。环境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界限,我们在保持平衡的同时摸索着这个界限,寻求着它运行的规则,再将自己介入其中,也许有形露于外,但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构成,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,只有这些外态才能赋予我们最真实的感受,才是真正属于自我的。所以露“态”了又何妨?
这系列作品,可以视为喜、怒、哀、思、忧五种情态的典型形象。这里的典型形象,并不是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典型人物,而是超现实主义的虚拟形象。典型人物强调性格与环境的统一,虚拟形象强调形式与情感的吻合。
陈宝国在北京工艺美校和中央美院雕塑系学习雕塑,有扎实的造型功底,适合创作大型现实主义雕塑作品,但是他的“显态记”却“放弃”自己的优势,打破了现实主义雕塑的禁锢,听任自己的想象去塑造超现实的形象,因为只有走向超现实,他要表达的那些情态和他自己内心的情绪,才能得到彻底的释放。
关于作者
艺术家-陈宝国
雕塑家,创意总监,天津市美术协会会员,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。
1992年至1994年就读于北京美术品总公司职工大学环艺系。
1994年9月至1996年7月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。
1997年成立798大库艺术中心至今。
2008年“金秋”联展,库画廊,北京。
2010年3月《雕塑》杂志年度提名展,北京国粹苑,北京。
2010年7月“情系香江”天趣当代艺术展,香港会展中心,香港。
2010年9月,《一个798的故事I——抗拒:陈宝国》,第零空间,北京。
2011年10月,北京798国际艺术节户外雕塑展,北京。
2011年12月,《一个798的故事II——翻铸:陈王案》,第零空间,北京。
2012年8月,第五届国际青年艺术周,和画廊,北京。
2012年10月,北京798国际艺术节《显态记》户外雕塑展,北京。
2013年8月,第五届国际青年艺术周,和画廊,北京。
2015年7月,琨珽艺术实验计划系列展览首展《非棘》,北京。
2015年10月,北京798国际艺术节《艺术-互联》户外雕塑展,北京。
2016年7月,北京二十二院街艺术区《岩中花树》展览。
2017年10月,智慧长阳美术馆《凝固的运动2017》,北京。
2019年5月,参加艺术北京户外雕塑展,北京。
在线咨询
联系电话
400-636-2227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