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本效率+技术领先:助推中国制造走向全球(1/3)

2025-04-25

宏观经济目前已进入低速发展新常态,制造业内卷严重、竞争激烈,亟须打造成本效率与技术领先企业。那么,中国先进制造业企业如何推动高效研发、营收增长、组织变革,最终实现价值创造?其实,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(见图1)。



一、敏捷研发 高效创新
 
研发能力是先进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。企业必须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。可围绕产品管理、系统开发、敏捷NPI、数字化研发四大维度进行研发转型,以实现更科学的研发投入和更高的项目转化率,缩短上市周期(图2)。



在产品管理维度:一套完善的产品路线图对于企业至关重要,但实际经常出现缺乏市场和用户视角、缺少全面的思考和评估以及缺少缜密的数据分析三个问题。因此企业需要从战略、市场、运营、质量、财务、供应链、内部资源7个维度出发,在初期就建立完善的立项流程,同时进行产品重组,形成产品路线图,进而推导出技术路线图,并组建一支专业的产品管理队伍实操落地。
 
在系统开发维度:可通过V字模型,建立从用户需求拆解到最终产品验证的一整套开发流程(图3),以确保平台级产品开发的全面性和完整性。



在敏捷NPI(New product introduction,即新产品导入)维度:建立独立且勤于沟通的项目团队,降低每位工程师由于个体目标不一致所产生的沟通成本。同时强化产品负责人概念,加强与客户经理的联系,保证准确传达和高效互动。方法上引入Scrum工作机制,保证研发产品质量(图4)。



在数字化研发维度:企业应从项目管理、工程师效率、数据管理、研发知识管理4大方向出发,确定未来数字化路线图。并通过用户旅程的方式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功能设计;组建跨部门敏捷交付小队以快速交付数字化用例;引入虚拟研发专家和产品测试智能分析等工具。
 
二、精益生产 降低成本
 
整体来看,中国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成本优势,不过部分企业对于成本的理论极限缺少判断,成本仍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。改善方式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。
 
端到端成本管理流程优化: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,识别成本优化机会,并以此设定合理的KPI指标,推动与上下游客户的多方合作,制定并落实全价值链降本举措,在量产前达到最优成本并持续改善。
 
数字化成本管理工具应用:通过数字化和AI用例的开发和部署,企业可精准识别并快速捕捉成本优化机会,保持成本卓越的可拓展以及可持续性。如利用分析工具快速识别物料成本节降机会,重塑产品价值和成本结构,提升生产和检测效率等。
 
组织与能力优化:极限成本并非通过一个或少数几个部门的努力就可以实现的,单一部门对成本节降的边际贡献逐步降低,需要调动研发、采购、生产、质量、供应链等部门一起努力。这就需要考虑如何通过流程优化调整、绩效体系重构、成本意识提升等多方面提高各利益相关方的积极性。理论成本极限(TCL)控制是一套完善的方法论,管理幅度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(图5)。在组织能力建设方面,要注重培训员工,变知识为技能,不断推动改善举措落地和迭代,搭建卓越运营体系。



综上所述,推动极限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,系统的运营转型升级也是一个长期、艰巨、循序渐进的过程。企业应在运营体系、管理架构、组织人才能力建设方面三管齐下,并通过数字化赋能,实现体系化卓越运营和绩效提升(图6)。



注:文字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

关注我们

在线咨询
联系电话

400-636-2227